◆ 完美匹配国际品牌设备 


HIGH-END CUSTOMIZATION


品质 & 服务

Learn More +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聊聊一次性软式内窥镜
作者:sergio           时间:2020-10-08 16:29:21

内窥镜,尤其是软式内窥镜最大的使用风险之一是交叉感染。这已经是一个共识。由于大部分软式内镜结构复杂,难以彻底消毒,同时又无法使用高温高压(autoclaved sterilization),这就造成了其消毒成本居高不下。于是一次性软式内镜便应运而生了。

目前世界范围内一次性软式内镜生产厂家中,气道类产品做得最好的当属Ambu;在碎石管理邻域则是Boston Scientific。这两家的产品在之前的文章中均有介绍。不再赘述。而从今年开始,Karl Storz向市场投放了自己的第一款一次性软式内镜。这标志着内镜行业的主流玩家开始迈入这一领域。看起来一次性软镜大有翻天覆地之势。

Karl Storz一次性鼻咽喉镜和食管镜;

外观几乎一致的一次性输尿管肾盂镜预计今年内也将可以正式上市。

嗅觉敏锐的资本市场对一次性软镜产品趋之若鹜。确实,一次性产品在消耗速度上是可重复性产品无法比拟的。当一个器械变成耗材,在医院中如流水般被消耗时,没有什么比看起来马上要急剧膨胀的市场更能振奋人心了。一旦搭上这条船便可以编出无数动人的故事,让越来越多的资本持续进驻。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生意模式。

但是如果回归到需求本身。一次性产品却仍旧很难从根本上替代可重复使用产品。曾经某摄像头成像方案供应商曾经忧心忡忡的表示:“如果再不搭上(一次性产品)这条船,恐怕很快就要被市场所抛弃”。焦虑之情溢言于表。未雨绸缪终究是好事,但是对于重复性软镜真的是到了大事不妙的地步了吗?小编认为至少目前还不是。

1. 终端使用者真正关心的只有一个问题:产品的单次使用成本。

越是医疗卫生发展水平落后的地区越是关心产品的单次使用成本而非产品单位成本。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乃至中等发达国家中,一次性产品被当做可重复使用的情况屡见不鲜。以至于某大品牌的一次性产品针对此需求要在彩页上悄悄的打上一行小字:“本产品可使用EtO气体消毒”。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有没有做过毒性气体潴留实验。总之产品不论是注册文件还是宣传文件都是一次性的,出问题也与他们无关。

据小编调研得知,某些国家的一次性气道产品甚至被使用到15-20次才被抛弃。可见,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的终端使用者对平均使用成本这件事的关注度要远远高于患者被交叉感染。不少终端在尝试使用一段时间的一次性产品之后,发现其实平均使用成本还要高于可重复使用产品,于是开始回流,仍旧将重复使用产品作为主要设备,一次性作为备用设备。这种现象在发展中国家是常见的。

欧美地区可重复使用产品的平均使用成本因当地法律而变得特别高昂。由于法律规定了必须使用机器来对内窥镜消毒,这致使产品的平均使用成本瞬间比其他地区提升了至少100欧元。所以在欧洲等发达市场,一次性内镜的市场份额近年来在迅速攀升。

但是,如果可重复产品降价呢?降到平均使用成本比一次性产品的使用成本还低呢。从使用平均使用成本考量,一次性产品目前并未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2. 一次性产品的使用友好度无法企及可重复使用产品

所谓一分钱一分货。一次性产品必须要考虑制造成本。这致使其从物料源头上就无法和重复性产品媲美。不论是成像精度还是操控的精确性和舒适性,一次性产品是不可能和重复使用产品相比的。而内窥镜,尤其是微创手术类的软式内窥镜归根是一个工具,使用友好性对医生来说是难以舍弃的需求。

3. 可重复使用产品仍有较大的降价空间

以Karl Storz的输尿管肾盂镜为例,去年趁着O记忙于处理泌尿科软镜召回事故的契机,突然将价格通过一些促销方式拦腰斩断。一轮轰炸过后,很多区域的市场占有率直接从3成狂涨到6、7成。大获全胜。在此之后,量产优势可以再度降低成本。只要平均使用成本能够保证和一次性产品有合理的距离,那么在世界上的大部分地区,重复使用产品的需求还是能保障的。

4. 一次性产品的主要部件设计方案仍未有成本足够低的解决方案

某台湾厂家已经将其一次性软镜产品的销售价格压缩到了150美金以内。那么就算终端价格卖到400美金,其平均使用成本在世界上大多数区域还是要高于重复使用的镜子。当然了,把一次性产品当重复来用的区域另计。

另外,产品再便宜,使用友好度太差也是不行的。毕竟不像别的器械可以摆在桌面上,眼不见心不烦。内窥镜却要亲自上手。再便宜,使用友好性上也得有个限度。医生朋友们都还是有些追求的。

5. 市场培育并未成熟

一次性产品最终要靠政府来买单。从法律上,比如欧美直接规定内窥镜必须经过机器消毒,那么重复使用产品的平均使用成本将大幅上升。一次性产品从经济角度即可强压可重复产品。甚至,如果一个国家直接把一次性内镜纳入社会医疗保险报销目录中,那可真是前途无量。但是今天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不景气,高值耗材要想进入到社保报销目录恐怕还有待时日。

6. 一次性产品必须要精确拿捏性能和价格比的平衡

性能和价格本就是一对博弈双方,低价又高性能的产品不存在。但是作为耗材,不低价又难以上量。所以制造者一方面要不断的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又必须顾及使用性能。这个平衡点十分的不好拿捏。内窥镜归根是一个工具,一个医疗器械。不像一次性纸杯,用户对性能的需求容差范围很大。

最终生产厂商的竞争是看谁更有钱耗下去。谁有钱集中采购,规模生产;谁有钱大搞市场活动,政府公关,收买KOL,谁就是最后的赢家。这将是一场血腥的较量。

综上所述,一次性软镜产品的市场份额毋庸置疑会持续增长,但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替代掉重复使用内镜。一次性产品确实可以满足对防止交叉感染有强烈需求的终端客户;但是仍旧很难在性能上赶上可重复产品。两者将在一定时期内并存,互补有无。

如果技术进步使得关键部件的制造成本大幅降低以至于可以明显拉开与重复使用产品的单次使用成本,届时将是内窥镜行业革命的开始。但是作为医疗产品,总需求量相对商用产品总是有限的。成本的下降也终将有个限度。因此,两者在市场并存的时间应该还有些时日。

最终,市场将会按照需求这只无形却强有力的手将蛋糕悉数掰开。认真做产品的,总会有属于自己的一杯羹。毕竟,世界那么大,谁能独吞一碗羹呢?

关注我们,时不时来一点内镜新鲜事儿。